中新網泉州6月14日電 (黃如萍李豪孫虹)正值中國第9個文化遺產日,14日,220名刣獅好手擺下“大陣仗”,在“東亞文化之都”福建泉州上演了一場精彩演出。
  真刀真槍的刣獅配以“宋江陣”之各式陣法,金鼓齊鳴,氣勢磅礴。這一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分佈於閩南地區,在臺灣及東南亞華僑聚居地也廣泛傳播。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。
  泉州刣獅代表性傳承人盧遠練介紹說,閩南地方稱舞獅為南獅,是一項將泉州南少林武術與獅子舞蹈結合起來的民間游藝節目,其表演形式主要是獅陣武術,源自宋明時期的軍事陣法和武藝演練,明末清初又融入中國傳統的舞獅,武術訓練中加入武術與青獅的打鬥盤練,俗稱“刣獅”。
  “刣獅”表演最吸引人的還數“弄獅盤打”,表演者以變幻莫測的陣形包圍青獅大打出手。青獅則在刀光劍影中左逃右閃,迴避攻擊,跌撲滾翻,騰空跳躍。全場鑼鼓喧天,震天動地,猶如一場絕佳的練武表演。
  近年來,海內外的華僑企業捐資贊助,聘請盧厝獅陣武術師,組成了400多人的沙美獅陣武術館。該團隊參加了2011年泉州市南少林邀請賽、2013年世界閩南文化節國際南少林傳統武術邀請賽等諸多比賽,並榮獲多項大獎。2013年12月成為第二批泉州市非遺“泉州刣獅”傳習所。
  沙美獅陣武術館在傳承獅陣文化方面下足了功夫,以泉州刣獅傳習所為平臺,利用寒暑假的課餘時間,培養青少年對於獅陣的興趣,使村裡老中青少不同年齡層的村民都能夠積极參与到獅陣演練中。目前,獅陣已經擁有一支200多人的隊伍備用軍,其中35歲以下青壯年就有70餘人,而最小的獅陣少年只有10歲。
  “刣獅表演很有趣,還能鍛煉身體。”隊伍中年紀最小的盧遠鑽6歲時對“刣獅”產生興趣而開始學習,已參加過多次演出。
  然而,相較於石獅沙美獅陣,已有300多年曆史的安溪縣蓬萊的溫泉獅隊,由於經費短缺,老拳師大多年事已高,有心無力,傳承現狀堪憂。惠安縣僅存的山霞下坑獅隊,表演者也因為工作學習等原因未能到位,練習人越來越少,出現斷層的現象,原來的簸箕獅已被北獅取代。
  盧遠練表示,泉州刣獅藝術傳承靠“一枝獨秀”是遠遠不夠,希望繼續擴大獅陣的影響力,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參與,那傳承問題才能迎刃而解。(完)  (原標題:220人刣獅鬧“文都” 海外捐資促傳承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x39jxwyd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