鄧飛著
  華文出版社
  報道激裝潢活一個省
  我們開始討論如何說服浙江人給貴州孩子捐款——杭州市民為什麼要關心千里之外的事情呢?我們敏銳地發現這些縣的勞動預防癌症須知力早年流向珠三角,後大多流向長三角,很多就在浙江。
  納雍縣羊場鄉政府提供了一份材料表明:這個鄉6000多個外出務工人員中,至少竹北買房有40%在浙江。
  我們很自然找到了這個切入口。他們,大量貴州鄉村勞動力為浙江經濟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,而在他們身後,自己的孩子還在為午飯發愁。我們是不是該為他們msata身後留守的孩子做點什麼?
  4月2日,我們在貴州沙壩小學動手開餐。次日,蓄勢已久的《都市蒸烤箱快報》組織了多個版面,一組報道奔騰而出。
  一個版,是一張孩子饑餓的大幅照片文圖報道,內版則是三篇深度調查報道,它們分別是《米飯管飽,一天一個雞蛋,周五有肉,多所學校吃上了“免費午餐”,孩子不用再餓肚子上課了》《“免費午餐”的背後:三十年前很多孩子沒中飯吃,現在沒中飯吃的孩子還有很多》《山頂上的學校:4個代課老師和189個學生》,全方面介紹了山區學校“免費午餐”公益項目。
  杭州沸騰,無數電話打進報社辦公室。雁冰寫道:“當天下午2點到5點三個小時,我就接了77個電話,平均2~3分鐘一個電話,放下就響起,連上洗手間都得讓同事幫忙接電話。”
  杭州,自古以來富饒地,一些父母都在擔心孩子營養過剩,當他們看見中西部一些貧困山區孩子還深陷饑餓,需要的只是一餐熱騰騰的午飯,怎能不為之震撼。
  一個71歲的老人,替3周歲不到的外孫捐出924元,捐助3個孩子一學期午餐費;一位做服裝生意的陳女士說,她有很多童裝,想捐給貧困山區的孩子,另外再捐1萬元。這些電話來自全省各地,寧波、溫州、金華、嘉興、衢州等地。
  我們如此激活一座城,一個省,令《都市快報》驚嘆。副總編薑賢正說:“千萬不要辜負了讀者的熱心,我們一定要把好事做好,而且要做到底。此外,這些錢一定要公開透明,這樣才能贏得大家的信任。”
  接下來,《都市快報》每天在報紙上向讀者彙報募款進展,捐助的人越來越多。
  三天,獲捐409,836元。
  原計劃,這些捐款是要流進“免費午餐”基金,但杭州市慈善總會承諾不收捐款的管理費,我無法說服社會福利基金會放棄管理費,只好把捐款轉入慈善總會,但我們約定共同構造“免費午餐計劃”。
  雁冰說,這次貴州行令他變得很柔軟,不停在電話里向人說謝謝。第二天,他接到了一個特別的電話。一個人用很生硬、緩慢的普通話說:“你們報道得太實在了,我就是那裡的人。”
  他繼續說:“我看到你們報紙上說的那句話——他們為浙江的發展貢獻力量,我們是不是該為他們的孩子做點什麼?我哭了。我們在浙江打工的都很不容易,你們這樣惦記著我們,我要替老鄉,謝謝你們!”
  雁冰仔細記下了這個人的名字,康成富,貴州黔西縣雨朵鎮雨朵村村民,33歲。掛掉電話,他發現自己淚流滿面。  (原標題:柔軟改變中國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x39jxwyd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